Rearch Interest: Visualization">
160. 相交链表
题目描述
编写一个程序,找到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。 如下面的两个链表:

在节点 c1
开始相交。
示例 1:
![]()
输入:
intersectVal = 8, listA = [4,1,8,4,5], listB = [5,0,1,8,4,5], skipA = 2, skipB = 3
输出:Reference of the node with value = 8
输入解释:相交节点的值为 8 (注意,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)。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,链表 A 为 [4,1,8,4,5],链表 B 为 [5,0,1,8,4,5]。 在 A 中,相交节点前有 2 个节点;在 B 中,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。
示例 2:
![]()
输入:
intersectVal = 2, listA = [0,9,1,2,4], listB = [3,2,4], skipA = 3, skipB = 1
输出:Reference of the node with value = 2
输入解释:相交节点的值为 2 (注意,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)。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,链表 A 为 [0,9,1,2,4],链表 B 为 [3,2,4]。 在 A 中,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;在 B 中,相交节点前有 1 个节点。
示例 3:
![]()
输入:
intersectVal = 0, listA = [2,6,4], listB = [1,5], skipA = 3, skipB = 2
输出:null
输入解释: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,链表 A 为 [2,6,4],链表 B 为 [1,5]。 由于这两个链表不相交,所以 intersectVal 必须为 0,而 skipA 和 skipB 可以是任意值。 解释:这两个链表不相交,因此返回 null。
注意:
- 如果两个链表没有交点,返回
null
. - 在返回结果后,两个链表仍须保持原有的结构。
- 可假定整个链表结构中没有循环。
- 程序尽量满足
O(n)
时间复杂度,且仅用O(1)
内存。
我的代码
\(T(M,N) = O(M+N)\), \(S(M,N) = O(M+N)\)
{.line-numbers} 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/**
* Definition for singly-linked list.
* public class ListNode {
* int val;
* ListNode next;
* ListNode() {}
* ListNode(int val) { this.val = val; }
* ListNode(int val, ListNode next) { this.val = val; this.next = next; }
* }
*/
class MySolution160
{
public 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(ListNode headA, ListNode headB)
{
HashSet<ListNode> set = new HashSet();
ListNode pA = headA; ListNode pB = headB;
while(pA!=null&&pB!=null)
{
if (pA==pB) return pA;
else if (!set.contains(pA)&&!set.contains(pB))
{
set.add(pA); set.add(pB);
pA = pA.next; pB = pB.next;
}
else if (set.contains(pA))
return pA;
else return pB;
}
while(pA!=null)
{
if (!set.contains(pA))
{
set.add(pA); pA = pA.next;
}
else return pA;
}
while(pB!=null)
{
if (!set.contains(pB))
{
set.add(pB); pB = pB.next;
}
else return pB;
}
return null;
}
}
1 | /** |
方法:双指针法
\(T(M,N) = O(M+N)\), \(S(M,N) = O(1)\)
创建两个指针pA
和pB
,分别指向链表A
和B
的头节点。
然后让它们向后逐结点遍历。
当pA
到达链表的尾部时,将它重定位到链表 B
的头结点 (你没看错,就是链表 B
);
类似的,pB
到达链表的尾部时,将它重定位到链表 A
的头结点。 若在某一时刻 pA
和 pB
相遇,则
pA/pB
为相交结点。
想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可行, 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链表:
A={1,3,5,7,9,11}
和 B={2,4,9,11}
,相交于结点
9
。 由于
B.length (=4) < A.length (=6)
,pB
比
pA
少经过 2
个结点,会先到达尾部。 将
pB
重定向到 A
的头结点,pA
重定向到 B
的头结点后,pB
要比 pA
多走 2
个结点。因此,它们会同时到达交点。
如果两个链表存在相交,它们末尾的结点必然相同。 因此当 pA/pB
到达链表结尾时,记录下链表 A/B
对应的元素。
若最后元素不相同,则两个链表不相交。
(只用pA
和pB
各自都交换到B
和A
处走完一轮就可以了,因为按理来说如果有交叉的话这一轮就能追上)
代码
1 | class Solution16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