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rch Interest: Visualization">
141. 环形链表
题目描述
给定一个链表,判断链表中是否有环。
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,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
指针再次到达,则链表中存在环。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,我们使用整数
pos
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(索引从 0 开始)。 如果
pos
是 -1
,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。
注意:pos
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,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。
如果链表中存在环,则返回 true
。 否则,返回
false
。
进阶:
你能用 \(O(1)\)(即,常量)内存解决此问题吗?
示例 1:

输入:
head = [3,2,0,-4]
,pos = 1
输出:true
解释:链表中有一个环,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。
示例 2:

输入:
head = [1,2]
,pos = 0
输出:true
解释:链表中有一个环,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。
示例 3:

输入:
head = [1]
,pos = -1
输出:false
解释:链表中没有环。
提示:
-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 \([0, 10^4]\)
- \(-10^5\) <=
Node.val
<= \(10^5\) pos
为-1
或者链表中的一个 有效索引 。
我的代码
\(T(N) = O(N)\), \(S(N) = O(1)\)
{.line-numbers} 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/**
* Definition for singly-linked list.
* public class ListNode {
* int val;
* ListNode next;
* ListNode() {}
* ListNode(int val) { this.val = val; }
* ListNode(int val, ListNode next) { this.val = val; this.next = next; }
* }
*/
class MySolution141
{
public boolean hasCycle(ListNode head)
{
HashSet<ListNode> set = new HashSet();
while (head!=null)
{
if (set.contains(head)) break;
else
{
set.add(head);
head = head.next;
}
}
if (head==null) return false;
else return true;
}
}
1 | /** |
方法:Floyd 判圈算法 (龟兔赛跑算法 / 快慢指针)
\(T(N) = O(N)\), \(S(N) = O(1)\)
假想「乌龟」和「兔子」在链表上移动,「兔子」跑得快,「乌龟」跑得慢。 当「乌龟」和「兔子」从链表上的同一个节点开始移动时, 如果该链表中没有环,那么「兔子」将一直处于「乌龟」的前方; 如果该链表中有环,那么「兔子」会先于「乌龟」进入环,并且一直在环内移动。 等到「乌龟」进入环时,由于「兔子」的速度快,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与乌龟相遇,即套了「乌龟」若干圈。
定义两个指针,一快一慢。 慢指针每次只移动一步,而快指针每次移动两步。
初始时,慢指针在位置 head
,而快指针在位置
head.next
。
这样一来,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,快指针反过来追上慢指针,就说明该链表为环形链表。
否则快指针将到达链表尾部,该链表不为环形链表。
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初始时慢指针在位置 head,快指针在位置
head.next
, 而不是两个指针都在位置
head
(即与「乌龟」和「兔子」中的叙述相同)?
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 while
循环,循环条件先于循环体。
由于循环条件一定是判断快慢指针是否重合, 如果我们将两个指针初始都置于
head
,那么 while
循环就不会执行。
因此,我们可以假想一个在 head
之前的虚拟节点,
慢指针从虚拟节点移动一步到达
head
,快指针从虚拟节点移动两步到达 head.next
,
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 while
循环了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使用 do-while
循环。
此时,我们就可以把快慢指针的初始值都置为 head
。
代码
1 | class Solution141 |